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当时方位: 主页 > 中药饮片编造 > 丝瓜络编造办法与规范
【药材来历】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L.)Roem.的枯燥老练果实的维管束。秋季果实老练,果皮变黄,内部枯燥时采摘,除掉外皮及果肉,洗净,枯燥,除掉种子。
【古代编造办法】宋代有煅制(《疮疡》)的办法。明代亦用煅制办法,并有烧灰存性(《奇效》)和火煅为末(《启玄》)的不同要求。清代又增加了焙制(《大成》)和烧酒洗(《霍乱》)的办法。
【现代编造办法】
1、丝瓜络:取原药材,除掉杂质及残留的种子,击扁,切成小块,筛去灰屑。
2、丝瓜络炭:取净丝瓜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洒清水平息火星,取出,晒干。
【饮片性状】丝瓜络为丝状维管束纵横交错而成的多层细密而坚韧的网络状小块,长30~50mm,宽10~20mrn;外表淡黄白色至黯黄色,极粗糙;体轻,质韧,有弹性;横切面可见空泛状子房室;气微,味淡。丝瓜络炭外表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质量规范】丝瓜络水分不得过9.5%,总灰分不得过2.5%。
【编造意图】丝瓜络味甘,性平。归肺经、胃经、肝经。具有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功用。
生品善于祛风化痰,通络除痹。可用于肺热咳嗽,热痹痛苦,跌打损伤,血滞经闭,乳汁不通。丝瓜络炭微具涩性,有止血效果。用于崩中漏下,肠风下血。
【临床使用】
1、生用
(1)肺热咳嗽:本品可与麻杏石甘汤合用,治外感风邪,身热口渴,喘咳气急,有汗或无汗,能增强辛凉发泄,祛风清肺,平喘止咳之功。亦可与苇茎汤合用,治痰热阻肺,咳嗽痰黄,咯吐不爽,发热等,能增强清热化痰效果。
(2)热痹痛苦:常与防己、桑枝、怀牛膝等同用,能增强祛风蠲痹效果,治风湿郁久化热,或本质阳气偏盛,内有蕴热,复感风湿,肌肉、关节痛苦,如桑尖汤(《中药临床使用》)。若热较盛,部分火热,红胀痛苦,可在方中加生地、知母、银花藤之类,增强清热消肿之力。
(3)跌打损伤:常与枳壳、橘络、乳香、没药、柴胡等同用,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成效,用于跌打损伤,部分胀痛,特别胸胁及腰部痛苦,如通络止痛汤(《中药临床使用》)。
(4)血滞经闭:可与川芎、当归、红花、香附、牛膝等同用,能增强活血行瘀效果,用于血滞经闭,小腹痛苦;亦治经来腹痛,色紫有块。
(5)乳汁不下:常与瓜蒌、当归身、青皮、通草等同用,治产后乳汁不可,或两胁作痛,具有通络下乳的效果,如通经活络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2、制用
(1)肠风下血:常与槐花、地榆、生地、侧柏叶、乌梅炭等同用,具有凉血止血之效,用于风热灼伤肠络,血下鲜红如溅。
(2)崩漏下血:可与阿胶、生地、焦山栀、煅牡蛎、陈棕炭等同用,治崩中漏下,很多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止血效果。
【附】
1、近代的编造办法还有炒制、麸炒、煅炭等。
2、文献摘抄“烧存性为末酒服,疗肠风下血”(《握灵》)。“经霜雪者,煅炭存性,治痘后毒气,能治吐血不止”(《得配》)。
【总结】本品古代多用煅法编造,未见有炒用者,亦未见到炒用的方例。近代单个区域炒用,是否为了增强活血通络效果,未见阐明,并且也缺少根据,需研讨比较,才干承认该编造办法的实际意义。
丝瓜络现在以生用为主,因效果较弱,在方中多作辅佐药。其活血效果尽管不强,但通络效果较好,用于瘀阻络脉,效果平缓,不伤气血。制炭后性微涩而止血,尽管效果不很强,但止血而不留瘀。
>>查看早前评论
Copyright © 2012 - 2020 www.zhmf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