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注
感冒 咳嗽 痔疮 高血压 颈椎病 风湿 糖尿病 牙痛 祛斑 鼻炎 减肥 丰胸 美白 不孕 长寿 养生
中华秘方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皮肤性病

寒水石编造办法与饮片性状

时间:2022-10-28 10:56:18   来源:文通网  作者:www.zhmf5.com
中药主页中药大全中药丹方偏方秘方中药图片中药摄生中药判定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中药编造传说故事针灸穴道图药膳食疗中药栽培中医药问答药酒大全
独一味| 血竭| 绿豆| 玄参| 狗脊| 紫玉簪| 海藻| 大蒜| 大飞扬草| 西青果| 石决明| 筋骨草| 水飞蓟| 青果| 回回蒜| 委陵菜| 飞龙掌血| 湖北贝母| 琥珀| 人参
找中药|找丹方
找偏方|找图谱|中药判定|中药摄生
中成药|针灸穴道|中药编造
中药栽培|中药美容
更多
抢手分类按成效查找按归经查找按拼音查找其他分类按药性分类 按药味分类 按药用部位分类
共收录中药895
中药

当时方位: 主页 > 中药饮片编造 > 寒水石编造办法与饮片性状

寒水石编造办法与饮片性状

  【药材来历】寒水石为硫酸盐类矿藏红石膏或碳酸盐类矿藏方解石的矿石。前者多用于北方,后者多用于南边。全年均可采挖。采得后,去净泥沙杂质。

  【古代编造办法】南北朝有姜汁煮:凡使,先须用生姜天然汁,煮汁尽为度,研细成粉用。每修十两,用姜汁一镒(《雷公》)。宋代有烧制:烧令通赤,摊于地上出火毒一宿(《圣惠方》);煅制:火煅通赤,研为细末。煅赤,黄土内罨二宿,取出研末,用菠薐汁和作饼,阴干再研,又和又阴三次为度(《总录》);酒淬:猛火烧透红,好酒内淬五七遍取出(《博济》);醋制:凡使,并用火煅,醋淬七遍,捣研水飞令极细,方入药用(《局方》)。元代还有“炒”、“煨”(《世医》)法。自宋以来煅制法成为干流的编造办法。

  【现代编造办法

  1、寒水石:取原药材,除掉杂质,洗净,打碎成小块或研成细粉用。

  2、煅寒水石:取净寒水石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碎或研成细粉用。

  若直接将药物置无烟煤中煅制时,取出放凉后,应先刷去灰屑,方可再打碎。若药物为方解石,不得直接置无烟煤炉中煅烧,不然崩裂成为碎片,无法搜集。

  【饮片性状】红石膏为不规则块状,纵断面呈纤维状纹路,外表灰白色或粉红色,半通明,光泽显着。体重,质松,易成小块,无臭无味。煅红石膏呈巨细不规则的块状,纹路损坏,光泽消失,黄白色,不通明,质地酥脆,手捻易碎。方解石为不规则块状,外表润滑,有玻璃样光泽,无色或白色或黄白色,通明或半通明。体重,质松,易碎成方形或长方形小块。煅方解石白色或黄白色,不通明。体轻,质松,易成粉。

  【编造意图】寒水石味辛、咸,性寒。归心经胃经肾经。具有清热降火,利窍消肿的功用。

  生寒水石擅于清热降火,除烦止渴,多用于温热证,热人气分,积热烦渴。煅寒水石降低了大寒之性,消除了伐脾阳的副效果,平缓了清热泻火的成效,增加了收敛固涩效果,用于风热火眼,水火烫坏,诸疮肿毒。煅后并能使质地疏松,易于破坏及煎出有效成分。

  【使用挑选

  1、生用

  (1)温热病:常与石膏、滑石杏仁银花等同用,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可治温热病,热入气分,高热烦躁,口渴欲饮,脉象洪大,如三石散(《条辨》)。

  (2)发狂:寒水石、黄连等分,为细末,浓煎甘草汤送服,可治热病发狂,或弃衣奔波,如鹊石散(《普本》)。

  2、制用

  (1)水火烫坏:煅寒水石研细末,外敷,或配伍炉甘石、石膏等研细末,撒于创面,可削减创面渗出及减轻痛苦。

  (2)诸疮肿毒:用本品不拘量,烧煅为末,水调,搽患处,可治诸疮肿毒,如拔毒散(《儒门》)。

  【现代研讨】红石膏入汤剂,其水溶出率为4.80%,与石膏相同,其首要溶出成分不管在水溶及酸、碱溶,均依黏土矿藏含量改动而有量比的改变,铝和硅与钙负相关;本品镁量高于石膏,其酸溶大于碱溶的趋势更显着。方解石的首要成分为碳酸钙,在加热条件下分化,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氧化钙,因而,方解石煅后首要成分为氧化钙,在临床上具有钙剂的悉数活性。

  蒙药寒水石有酒制法,首要用于医治胃、肠、肾痞等证;炒制法,首要用于医治寒性疾病;凉性制法,首要用于医治热性疾病;奶制法,首要用于温补强身;酸牛奶制法,首要用于医治聚合症;煅制法,首要用于医治消化不良、痞病、瘟病等;食盐拌炒法,首要用于消化不良,胃寒等病证;包兹(新疆、内蒙古节日里常饮用的一种传统保健饮料)制法,用于医治消化不良、痞病、腹胀、胀痛等病证。

  变灰药法,首要用于医治阴寒性疾病,如医治消化不良、胃寒、白喉、食管癌等疾病。

  【】寒水石为藏、蒙等民族常用药,编造办法也较多,多用于成药制剂的编造。如平制法:取净寒水石,砸成小块,置耐火容器内,煅至白色,投入“达拉”(脱脂牛奶)中淬酥,取出破坏,如皎白丸。奶制法:取净寒水石1千克,砸碎,加硝石10克与水适量,煮沸3小时,倾去水液,用水重复洗刷10~15次,至洗液弄清停止,晒干,破坏成细粉,加牛奶适量,搅成面团状,做成直径约10厘米厚3厘米以下的圆饼,阴干。如七味铁屑丸、六味安散失。变灰药法:先将其捣碎同配药一同装入瓦罐内三分之二,留出三分之一的空地,密封好口儿,待干后,不间断火烧10天今后大开口儿,已灌满色彩变为白色,即达到了规范。

  【总结】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凝水石,具有清热降火、除烦止渴之效。历代药源紊乱,据考证以为《本经》所载的寒水石应为“硝板”(白钠镁矾)、“朴硝”,但宋代起要求用煅、淬编造,很可能指石膏,由于硝板在常温下即可失水,而朴硝在33℃即可溶于自身水中,无需煅淬。现代南边市售为方解石,北方市售为石膏,是承继了古代及当地沿袭习气。南北朝始有姜制法,此法一向沿袭到近代。20世纪50年代初期,云南还有用姜制寒水石的编造办法,意在平缓寒水石之寒性,避免寒伤胃气。历代以煅法为多用,其他办法多已失传,而在蒙藏区域的编造办法却非常丰厚,值得进一步研讨。




收藏此文 赞一个, 人赞过 打赏一下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手机扫码打赏如下:(不管多少,都会给我们更大的动力!)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标签阅读:中华秘方网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金水宝胶囊     下一篇:返回列表

评论:寒水石编造办法与饮片性状

>>查看早前评论

关于我们 | 版权信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郑重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Copyright © 2012 - 2020  www.zhmf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秘方网 版权所有